——以G市Y县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运行情况为例
秦朝伟* 刘 刚**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检察机关都陆续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检察机关信息,构建检察新闻宣传格局。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若能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必将更好地传递检察好声音,进一步提高检察新闻宣传传播力、引导 力。
【关键词】:新媒体工作 问题 对策
G市Y县检察院于2018年6月22日正式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配备负责人一名、成员一名、审核领导一名以及联络员八名。在这一年里,该院的新媒体工作室一方面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以及上级院的要求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在实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切合实际、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运行现状
(一)规范管理,建章立制
Y县检察院通过2018年4月底外出考察学习,经向该院党组研究汇报,从新媒体工作室人员组成、新媒体实施到新媒体工作人员考评相应地做了规范管理。并制定三项工作机制《新媒体工作室组织结构设立管理办法(以微信公众信息为主)》《新媒体工作室组建实施方案(试行)》《新媒体管理员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初步建立新媒体工作室格局。
(二)设计检察形象,制作宣传互动赠品
目前,该院卡通动漫检察形象已设计完成,Y检君波哥和Y检酱英姐,整体看起来正直刚毅,活泼而不失干练,有一定亲和力,基本符合检察形象标准。在经过该院党组研究决定,通过网购定制宣传互动赠品笔记本、便签纸、纸杯等五样,都配有相应的检察形象Logo跟扫描关注二维码。
(三)紧扣检察动态,创作优质信息推送
自该院成立新媒体工作室以来,紧扣检察工作动态,发布微信公众信息74期128条,其中19条原创信息被S省人民检察院采用,并创建“Y检随堂课”“Y检播报”等原创栏目,配合“六一”儿童节、国际禁毒日、端午节、建军节等节假日推送微信公众信息,并自创检察官克制表情、一图读懂Y县检察公益诉讼等;传播法治微博文3000余条,进行图文微直播3次,阅读总量高达42万余次;发布今日头条图文信息5000余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增加至597人,微博关注人数920人,今日头条关注人数5969人,利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简称“两微一端”)有效梳理县委宣传部要求的舆情引导80余条,制作微视频《庭审直播丨“地沟油”直播预告》《一视频读懂Y县检察公益诉讼》、微动漫《两分钟带你了解宪法那些事》《老年人应如何防范保健品消费诈骗》。2019年5月申请注册抖音账号,发布抖音作品6条。
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一)制度难执行,缺乏重视
目前,大部分基层检察院都设立有新媒体工作室,并制定相关制度,但是推行起来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Y县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虽建立有《新媒体工作室组织结构设立管理办法(以微信公众信息为主)》《新媒体工作室组建实施方案(试行)》《新媒体管理员工作考评办法(试行)》三项机制,明确设立八名联络员,每个业务科室基本涵盖一名。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新媒体信息稿源问题,定期提供所在科室可发布的素材,反馈联络员对新媒体工作的建设意见。但是,在推荐联络员时就大打折扣,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包括分管领导,打“擦边球”,推荐联络员全是临聘书记员。笔者不是看不上临聘书记员,临聘书记员对除了自己科室、自己本职工作以外,安排其他工作时,多有负面情绪,认为增加工作负担。同时,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截止目前,被认定为联络员的八名人员,已离职五名(考调走三名,辞职两名),基本上已“名存实亡”。
(二)缺乏专业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检察媒体工作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2017年以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基本已涵盖全国所有基层检察院,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宣传形式也基本饱满。2018年3月,随着共青团中央和中央政法委官网入驻抖音短视频,成为最早入驻的政务机构。抖音短视频的用户多为年轻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检察机关接触较少,对于检察机关的了解不够全面。传统的检察宣传方式较为严肃,很难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入驻抖音、利用短视频进行检察新媒体宣传趋势愈来愈明显,对从事检察新媒体运营的人员专业性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Y县检察院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两名同志均为兼职人员,且所学专业与其无关。在逐步摸索完成对“两微一端”掌握以外,对抖音、短视频等新生事物还处于懵懂状态,专业性技术、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信息化设备投入不够,人员配备不足
一方面,检察新媒体运作需要硬件支撑,就目前现状而言,一些基层检察院硬件设备跟不上,这样就加大了新媒体管理和运营的难度,也影响了干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检察院干警数量少,新媒体管理和运营大部分是一人兼数职。从事此项工作的干警不仅要兼职起草大量的文字内容、进行图片视频资料采集、编辑排版等工作,同时,还得负责网站维护、评论和留言以及网络舆情监控,一人兼顾力不从心,这也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发布迟缓。如:Y县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设在政治处下,配备一名正式编制干警,一名临聘书记员,一名审核发布领导;设备配备情况:一台电脑、干警自我手机两台、全院通用照相机一台。就日常工作而言,经常一个院里活动,一名新媒体工作室人员既要负责照相,又要负责导出图片采集、编辑排版,还得起草文字核稿,为了当天内容当天发布,加班是常态。除正常运营“两微一端”以来,还得负责网站更新维护、网络舆情监控、摸索抖音短视频制作等,一人不仅兼顾全院新闻宣传工作,还得兼顾部分政工工作、科室内勤,宛如江西法院漫画里提到的“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四)新媒体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传统的宣传基层检察院日常工作已满足不了检察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如:仅更新办案数、公开信息发布、活动宣传等。此“活动播报式”“教条式发布”的内容推送模式,吸引力低、阅读量少、传播范围小。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做好新时代检察媒体工作,努力营造人民群众检察工作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缺乏创新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重视,培养新媒体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媒体工作制度,发挥党组带头效应,以党组名义,推进制度落地落实。引领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全院干警积极投身新媒体建设中,理解支持新媒体工作,形成全院“一盘棋”。注重培养热爱新媒体建设、宣传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青年干警,不求人多,只求负责,笔者认为五人即可,形成新媒体工作小组,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力求打造一支有基层检察机关地方特色的新媒体宣传队伍。
(二)培养人才,解决“专业化”的问题
加大对新媒体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力度,组织相关工作者参加各级开展的新闻摄影、短视频、漫画制作和编辑等各类相关培训,或者组织到新媒体运用和发展较早、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团队去交流考察,学习新媒体运营管理的经验,提升个人能力。发挥“一带多”效应,注重新媒体队伍整体提升,真正解决“专业化”的问题。
(三)加强设备、激励措施保障,提升工作积极性
解决硬件和软件问题,配备工作需要的专业摄影机、专业视频音频编辑处理、漫画制作的电脑设备、手机设备,并有专人保管,建议挂牌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专门单独办公场所,提升新媒体工作效率。建立完备、科学地新媒体工作奖惩机制,以规范地的制度规章充分调动新媒体工作人员激情和主动性。
(四)明确定位,创新打造地方特色
新媒体工作发展的道路可谓是荆棘密布,要想打造一个“品牌”,形成地方“特色”,笔者认为明确定位是关键。就目前“两微一端”、抖音、短视频、官网等,首先,要对服务平台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其所服务平台的对象是什么样的群体,哪样人群居多,比如抖音,其平台服务人群,年轻人居多,如果仅开通账号,正常更新信息,不找准定位是“酷炫”“幽默”“真实”等形象中的哪一类,一股脑的瞎创作,只会毫无新颖,淹没在政务抖音“大潮”中;再比如检察微信公众号,所有基层检察院都有,如何在微信公众号脱颖而出,找准本单位微信公众号定位,是“美工”,还是“简洁”,还是“新颖”则至关重要。其次,坚持“内容为王”概念,策划创新原创内容素材,寻找各科室亮点,集全院思想,由新媒体工作组创新特色栏目,跟近当下热点话题、热点电视剧,出点子、想办法、做专题,如前段时间《都挺好》苏大强形象,就立意新,可谓“病毒式”传播效应,效果非常好。最后,牢牢把握住群众需求导向,做到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群众关注什么方式,我们就用什么方式宣传。注重宣传内容,突出亲民性。要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多使用群众看得明白的文字、听得懂的语言、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让群众更容易理解并参与讨论,提高检察宣传工作的亲和力,从而打造地方检察特色。
参考文献:
1.《浅谈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发展导报/2018年/8月/14日/第013版/理论·传媒 山西新闻网记者 杨昊)
2.《浅析新时期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7月/13日/第B01版/三迤瞭望 昆明市呈贡区新闻中心 马玲丽)
3.《政务类抖音号运营的价值、问题与策略》(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 李新祥李墨涵)
4.《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讲好检察故事的几点思考》(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检察院 颜家强)
5、《基层检察机关新媒体建设的几点思考》(西部法制报 雷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