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队伍建设的成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以下简称“四化”)政法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检察队伍建设就必须按照新要求进行新部署,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突出时代性,将“四化”建设的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提升检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实现检察工作新作为。
一、基层检察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是作为一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但事实上,在检察机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中,在现在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此类的专业人才。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化缺失。长期以来,基层检察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见子打子”的现象,只有干警出现了严重的思想问题,才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思想政治教育,日常都以召开干警大会或党员支部会的形式,单纯地学习文件、学习纪律规定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不明确。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各类人员的思想各异,每一位人员的思想也千差万别,但思想政治教育仍以同一内容进行“大锅饭”的形式开展,忽视了分类教育、因材施教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不强。基层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以政治观教育为主,很少结合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道德等围绕检察人员的实际进行教育,教育的方式也多是照本宣科,导致检察人员学习起来形同嚼焟,昏昏欲睡,不能震撼检察人员的内心,形成奋发向上的心灵共鸣。
二、目前基层检察人员的思想动态分析
(一)多类人员思想动态。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突出了以检察官办案为中心的特征,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动态。一是检察官在待遇上、地位上得到了提高,但“谁办案、谁负责”给检察官带来极大的思想压力,他们在精神上存在忧虑;二是检察辅助人员与员额检察官之间的待遇相差较大,心理不平衡;三是司法行政人员在综合部门岗位上晋升的渠道变窄,待遇不高,自然心生抱怨心态;四是机关工勤人员和司法警察未享受司改绩效考核待遇,认为自己就是打杂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五是临聘人员(临聘书记员、司法协警)没有归属感,仅仅只将现有的岗位作为一个临时过渡的跳板,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主动性不强。
(二)年龄层次思想动态。一是年青检察人员思想动态波动性较大。他们的阅历和经历不足,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心理还不成熟,政治观根基还很不牢固,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其思想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二是中年检察人员思想动态的复杂性。中年检察人员大多是单位的骨干,他们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比较突出,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的多,主动提升思想政治境界的少。三是年老检察人员的思想僵化严重。这类检察人员的政治观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受到腐蚀思潮的冲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弱化,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抵触情绪。
三、加强基层检察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摸清检察队伍的思想现实表现,分析检察人员的思想动机,找准他们的需求,改变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取有效的思想教育手段,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更加符合新时代检察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一)打造强有力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要在政工队伍中挑选1至2名思想政治素质好,口才出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使他们研究并掌握思想教育艺术,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型人才。让他们在思想政治集中教育中,调动学习气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号号力,破冰思想政治教育疲软的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二可有计划地招录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三要在各内设部门中挑选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中层干部,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帮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能力。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教育。在全面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各类人员的思想动态进行思想教育。关心检察官的工作和生活,做好他们的心理咨询和谈心谈话活动,要突出职业道德和办案安全教育。为年青检察辅助人员提供进步的平台和上升的空间,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关心年老检察辅助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教育他们在从事检察工作最后“一公里”为年青同志作好表率,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待遇上要向司法行政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适当倾斜,消除他们的抱怨情绪,要着重进行爱岗敬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尊重和看重临聘人员,不把他们当“外人”,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激情融入到检察院这个集体大家庭之中,要突出规章制度、保密和集体主义教育。
(三)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一要诱导式教育。教育检察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态度要有亲和力,语言要有感染力,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着力使受教育者搞清为什么,服人以理。二要启发式教育。要树立标杆,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和鼓舞检察人员,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开展“暴风式”警示教育,用鲜活的反面典型事例给检察人员心灵带来震撼力和震慑力,使他们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道理铭记于心。三要言传身教,“春风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处处树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四要真情教育。要学习贾凤姿老师的“三真”教育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演绎成有有滋有味的精神粮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钻教育理论,做到“学问真”;要真情付出,同他们做生活上的朋友,思想教育上的严师,做到“付出真”;要怀着真情实意走近受教育的检察人员心灵,真正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做到“感情真”。
(四)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效果,有多大的效果,有什么成绩和经验,有关这些利弊得失的问题,只能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才能加以判定。笔者认为,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可由检察人员的思想政治个人档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受教育者情况反馈、教育效果的评定四部分来支撑。建立检察人员思想政治个人档案,档案包含政治表现和思想表现两个一级指标。政治表现可下设政治理论学习、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立场表现情况等二级指标;思想表现可下设职业道德、集体主义、价值观表现情况等二级指标。根据检察人员的日常表现、检务督察、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收集并记载设定指标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经过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评估者通过教育后设定指标的反馈情况,进行教育前后对比,分析是否解决了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分析教育的得失和利弊,总结经验和教训,评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等级。同时,对教育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教育效果差的给予一定的惩罚,不断完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主编 :王礼湛 陈 杰 陆树程)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9年1月)
3.《新常态下检察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张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