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伟人故里共享创新成果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18-11-21

——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论坛暨第二届小平故里·行政检察研讨会侧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互鉴创新,思维碰撞。

    9月19日至20日,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论坛暨第二届小平故里·行政检察研讨会在岳池县举行。论坛主题为“检察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由省检察官协会主办,广安市人民检察院、岳池县人民检察院承办。

    这是一次有深度、多维度的思想盛会,也是一次增进了解、深化合作的友谊盛会。来自最高检、高校、全国八省市检察机关等150余名代表齐聚伟人故里,在2天时间里,围绕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开展、公益诉讼实践创新等内容,为行政检察监督工作贡献智慧。

    一次交流,一次理念的碰撞

    “行政公益诉讼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国有土地出让和国有财产流失方面。”9月19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艺做了题为《检察公益体系的反思与前瞻》的主题讲座,运用案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立法和司法解释解读、实践探索以及公益诉讼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丰富的内容和详实的事例,让前锋区人民检察院廖江梅感触颇深,“公益诉讼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廖江梅说。

    一边听、一边记,两天的会期中,主办方发放的笔记本,廖江梅用了近一半。“行政检察监督工作要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要找到两者的切入点,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廖江梅说,与之同等重要的是,要践行“检察官是公共利益代表”这一使命,增强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群众的认可度。

    “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广安做得非常好。”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书华在讲座时说道。据了解,在此次论坛之前,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和广安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开展了“一揽子”合作,通过“取经”,我市搭建了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信息平台,尝试打破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信息壁垒,实现行政执法部门与检察机关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检察监督能力。

一次论坛,一次成果的展示

   “基层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普遍面临着开局困境的问题。”在论文作者发言交流环节,来自西南大学法学院的贺奇兵第一个上台交流。贺奇兵介绍,他此次撰写的论文基于广安行政检察监督实践经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来自市人民检察院的杨文虎在办案中发现,当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不统一,同时还存在对传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突破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传统思维制约。”在此次论坛前,杨文虎以涉及江苏、吉林、云南等16个省市的72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书,撰写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讼请求实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深化理论研究,发布经典案例相互学习,有效运用和解和调节等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杨文虎说。

    此次论坛期间,共收到论文147篇,经评审委员会高标准、严要求的评审,选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30篇。

和而不同,互鉴创新;在交流中学习,在碰撞中收获。

    在论坛休息期间,代表们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心得。资阳市安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科科长许明就是其中一个,“作为基层人民检察院,我们面临部门人员较少、办案力量有限、经验相对缺乏等实际困难,今后我们将把论坛学习成果融入实际工作,探索一体化办案机制以及办案辅助机制等,不断提高办案效率。”许明说。

 

 

详细信息请点击链接:http://www.garb.cn:1212/garb/html/2018-09/22/content_50074.htm